引言

在这个信息愈发灵活流通的时代,本以为互联网等设备可以让我们更多的了解正确的信息,但在种种因素的驱动下,事情却变得适得其反。

我在书店阅读了《拆穿数据胡扯》,这本书详细的从“胡扯”的定义、历史、防范、拆穿以及现代化的新式“胡扯”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解。


本次阅读相关书籍部分:《拆穿数据胡扯》85%


胡扯的历史是很悠久的,它与欺骗相似,但比欺骗更恶劣。如果要找一个近义词的话,我认为是“诡辩”。这些人通常只是为了达到一些目的,而去恶意的扭曲事件,散播谣言,有时甚至不会在意他们言论的究竟是真是假。

你可能会认为:我只要加以辨析,就可以拆穿他们的胡扯。

以前的老式胡扯可能是这样的,但现在时代变了。“新式胡扯”更加难以分辨——它们通常披着一些科学的外衣,用数据或推理说话。但很少有人会从底层思考他们的数据,以及推理的因果关系。很多“胡扯者”**会 将相关性混淆为因果关系 **。举个例子:一项调查显示,80%的某种疾病儿童承认他们有闻过马克笔头,所以诡辩者大肆宣扬闻马克笔头会导致这种疾病。

看似没什么问题,但这之间有因果关系吗?他们有去调查正常儿童闻马克笔头的比例吗?或许比这还高。

所以我们在对待一些信息时,首先要仔细的去分析因果关系。

再说一个互联网对我们的信息封锁。当今互联网,平台为了留住用户和提高点击率,几乎都在使用两个工具 推荐算法和引人注目的标题。不可否认的,这些措施确实达到了商业目的,但也造成了一些危害:(1) 信息茧房效应:我们的视野被封闭在了自己的爱好圈里,很难接触到其他圈子里的信息。;(2) 虚假标题和无用信息:就是所谓的“标题党”,只是为了吸引人点击,而内容质量极其低下;(3) 政治工具:大型媒体被政客们把控,成为他们的宣传工具(比如美国两党和Fox News、CNN) (4) 说好不说坏:举两个例子:1. 科研领域从不提及以前报道过的项目失败,2. 东航MU5735相关。

所以信息多来源也很重要,最好有一个隐匿的工具(Tor),突破信息茧房,从多方面看待事情。